天文科普

查詢年份: 2016年以前,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All

宇宙之最

「宇宙之最」系列─形狀最圓的恆星
陳文屏 教授
「宇宙之最」系列─跑得最快的恆星
陳文屏 教授
「宇宙之最」系列─體積最巨大的恆星
陳文屏 教授
「宇宙之最」系列─最遙遠的星系
陳文屏 教授
「宇宙之最」系列─距離最近的恆星
陳文屏 教授
「宇宙之最」系列─質量最大的恆星
陳文屏 教授

宇宙論

科普文章:

乒乒乓乓的宇宙
國語日報 熱門資訊雙週刊 (1998)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宇宙的黑暗面─談暗物質
物理雙月刊 (1998)
陳文屏 教授

河外

棒狀星系NGC4656

NGC4656位在獵犬座,而與NGC4657交互作用產生奇特的外型,因此有時也被稱作曲棍球棒星系( Hockey Stick Galaxies or Crowbar Galaxy),NGC4656/57皆屬於NGC4631星系群的成員之一。於2005年3月21日觀測到有劇烈爆炸現象。
螺旋星系NGC4631

NGC4631屬螺旋星系,但可能因受附近星系引力影響,使其形體扭曲宛如鯨魚故也被稱作Whale Galaxy(鯨魚星系) 或 Caldwell 32(柯德韋爾32),位在獵犬座方向以側面面向著我們,有助於我們了解星系盤面上氣體與恆星分布,而中心強烈的星爆產生的高能及塵埃,能促使恆星形成,當中大質量恆星死亡後易產生超新星爆炸,這些爆炸的強烈風暴,使NGC4631充滿著X-ray(X射線)。
螺旋星系NGC3184

NGC3184屬螺旋星系(spiral galaxy),在距離我們約40萬光年之外的大熊座(UMa)之中,其內部有兩個HII區域分別是NGC3180與3181,這是誕生新恆星重要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NGC3184有著豐富的重元素並且於1999年12月9號被偵測內部有超新星爆炸,目前NGC3184內還有至少三個的超新星。
科普文章:

距離我們最近的星星是哪顆?
科學少年 (2016)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星星的名字
科學少年 (2016)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恆星嘉年華
科學人, 2006年2號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天空的地址─星座
國語日報 熱門資訊雙週刊 (1998)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超新星
(胡景耀、陳文屏) 物理雙月刊 (1998)
陳文屏 教授

太陽系

火星的地貌:編號ESP_034529_2035

奧林帕斯山位於火星上的塔爾西斯地區(此區是火星上最大的火山地區,大約橫跨4000km、高10m),奧林帕斯山是盾狀火山且是太陽系內已知最大的山,它的直徑為624km、高25km,並且被高6km的陡坡環繞,而在奧林帕斯山的頂峰有一個寬80km的破火山口。 若要比較,地球上最大的火山為冒納羅亞火山(位於夏威夷海島),冒納羅亞火山同樣是盾狀火山,其高是10km、橫跨120km,奧林帕斯山大約比冒納羅亞火山大100倍。事實上,整個夏威夷群島(從考艾島到夏威夷島)可以裝進奧林帕斯山裡! *為什麼奧林帕斯山那麼巨大? 火星上火山和地球上的火山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們的大小,在塔爾西斯地區的火山都比地球上的火山大了10~100倍。觀察發現火星表面上的熔岩流較長,可能的原因為比較高的火山噴發率和較低的表面引力。 另外一個可以解釋火星上的火山為何可以如此巨大的原因,是因為火星沒有板塊運動。在地球,火山底下的熱點會保持靜止,但是上面的板塊會移動,夏威夷群島就是因為太平洋板塊往西北方向移動而火山的熱點產生岩漿,當板塊移動到熱點上,新的火山會形成而現有的則會滅絕。所以全部熔岩流的體積會分布在許多的火山上,而不是在一個非常大的火山上。相反的,因為火星沒有板塊運動,所以岩漿會堆積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火山。
火星地貌 編號ESP_034566_2065 Floor of Lobo Vallis 羅布谷的底部

科學主題:風成過程 風成地質學(Aeolian geology)是研究由風造成的地貌(Aeolus是希臘神話裡的風神)。在火星上其他過程,像是河流侵蝕、火山作用和構造作用是緩慢、間歇性的或是在現時並不會發生,所以風成作用是在非極性地區最活躍的地質作用。大量的沉積和侵蝕地貌是因為風的作用。從先前的軌道飛行器可以看到大尺度的沙丘、波痕、風蝕脊、風尾和塵捲風軌道。從著陸器和漫遊者可以看到小尺度的漂流、侵蝕的壕溝、風尾、波痕和風棱石。 HiRISE相機利用其高解析率、彩色成像和可以做出精確的小尺度數字高程,提供一個與先前在著陸點規模拍攝的低解析度的影像的連結,應該對於理解火星的風成過程有重大進展。 對這個主題的科學問題 (1)風成底形(沙丘和波痕) 遷移是在HiRISE相機可見的距離(<1m)且時間超過MRO任務期間(至少2個火星年)?換句話說,當風速較大時那些沙丘或波痕是繼續保持其活動或是在不同的氣侯形成,如果是繼續其活動的話,那它們的遷移率又是如何? (2)風成底形的的亮面和暗面的起源和年齡為何? (3)風成物質填實地形的時間有多快? (4)由風去除物質的機制是什麼和速率是多少?跟它的地形年齡、岩性和地質的變化有什麼關聯? 參考資料: (1)http://www.uahirise.org/science_themes/aeolian.php (2) http://www.uahirise.org/ESP_034566_2065
火星的地貌 編號ESP_011842_0980,Starburst Spider 星爆蜘蛛狀地貌

火星在每年春天的極冠地區,因為成分為二氧化碳冰(乾冰),所以當氣溫上升時產生昇華反應,就造成像圖裡一樣星爆狀的地形。在其他地區,這些徑向的凹槽因為形狀的關係,也被稱作“蜘蛛”。從圖裡可以看出從中心延伸出去的樹枝狀的數量是中心的好幾倍。這些凹槽一般被認為是由在季節性的冰下面的氣流將塵埃帶出所造成的開口。這些塵埃以扇形的形狀沉積在冰的表面。 火星的季節性極冠主成分為二氧化碳冰(乾冰),在春天的時候會有昇華作用導致提高火星的大氣壓力,而秋天時則會有凝結作用產生。研究季節性過程中,我們觀察極冠在盛衰的情況去調查火星上兩個大的尺度效應和昇華與冷凝的局部細節。藉由研究當前的地區級過程,我們可以瞭解更多如何解釋火星上氣候變化的地質紀錄。
科普文章:

地球為什麼會轉?
科學少年 專家解答 2014.08 (2014)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地磁逆轉與太陽閃焰殺手
科學月刊 2012.01 駁斥2012世界末日傳言 (2012)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駁斥2012年世界末日傳言
科學月刊 (2012)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天外訪客-來去匆忙的鹿林彗星
科學發展,446期,34 (2010)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小行星觀測
台北天文館期刊,第四十號,2008(演講稿)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為什麼星星會眨眼,而行星不會?
科學人, 2005年12號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太陽系家族之彗星傳奇
台北星空, 25期 2004年8月號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太陽與行星系統之形成
暨南大學電子報 (2003)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尋找其他的世界
新聞深度報導(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1998.09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太陽
國語日報 熱門資訊雙週刊 (1998)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失而復返的太陽系成員-彗星
國語日報 熱門資訊雙週刊 (1996)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日全食的驚嘆
大地地理雜誌 (1996)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休梅克─列維九號彗星撞木星事件
科學月刊 25, 648 (1994)
陳文屏 教授

其他(計劃介紹)

IRAM 毫米波望遠鏡

這架望遠鏡由毫米無線電天文學研究所(IRAM)開發,由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協會、西班牙國家地理 研究所資助。
 IRAM毫米波望遠鏡 (Institut de Radio Astronomie Millimetrique) 包括2個觀測部分:位於西班牙30公尺望遠鏡 ( 左圖 ),以及 位於法國阿爾卑斯山區,目前由7個15公尺的天線構成,未來預計有12個15公尺的「北方延展毫米陣列」干涉儀(右圖)。 「北方延展毫米陣列」一類的望遠鏡,主要探測「冷宇宙」的部分,探測氣體塵埃等星際物質,瞭解恆星及行星的形成得以研究 宇宙的演化。 資料來源:wikipedia/ https://www.most.gov.tw/france/ch/
嫦娥三號月基光學望遠鏡

嫦娥三號是中國探月工程第二階段的機器人登月探測器,嫦娥三號由著陸器和巡視探測器組成,首次進行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獲取月球內部的物質成分並進行分析。 月基光學望遠鏡是安裝在著陸器頂部的近紫外和光學里奇-克萊琴望遠鏡,實現國際上首次利用月基光學望遠鏡開展重要天體光變的長期連續監測和低軌道帶的巡天觀測。主要是在近紫外線波段監測銀河系,活動星系核,雙星、短周期脈動變星、新星、類星體等,並且能夠探測亮度低至13等級的物體。 月基光學望遠鏡之所以能在月球發揮優勢,一是月球自轉比地球慢,月球自轉一周需要約27天,長時間自轉就可實現對一個目標長達300多小時的持續跟蹤。二是月球表面沒有大氣擾動,月基光學望遠鏡在近紫外波段的工作是地球上無法實現的觀測。 (1)資料來源: wikipedia / 中國科普博覽 (2)投稿日期: 2016/03/02 作者:魏辰恩
西藏阿里觀測站

阿里觀測站位於獅泉河鎮以南約30公里處,海拔5100公尺,是北半球首第一個海拔超過5000公尺的天文台。阿里在紫外波段和次毫米波段具有明顯優勢。位於理想的中緯度區,水氣含量低、大氣透明度高,是北半球觀測條件極佳的地點。 2012年由中國、日本、韓國及台灣的天文學家組成的東亞核心天文台聯盟(EACOA),將西藏阿里地區西南部作為東亞地區聯合建設世界級天文觀測站的候選地區。 阿里觀測站已有初步規模,天文台架設50公分望遠鏡,針對太陽系天體,恆星形成區及變星進行觀測; 觀測站目前仍在建設中,透過國際合作將可對選定的天體目標實施全天候的觀測。
科普文章:

天文觀測的新挑戰-談泛星計畫
科儀新知 (2008)
陳文屏 教授
科普文章:

中美彗星掩星計畫
科學發展(國科會),27 卷第 5 期,第 38 頁起 (1999)
陳文屏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