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外星系 (External Galaxies)
星系(外型)分類法
(Hubble sequence):以外型分螺旋星系、橢圓星系、及不規則星系
在已知、鄰近的星系中,2/3 是螺旋星系、一些橢圓星系、少數不規則星系
(還有一些稱為 lenticular galaxies)
地面上的觀測 (biased) 發現: spirals (77%), ellipticals (20%),
irregulars (3%)
在方圓三千萬光年之內: spirals (34%), ellipticals (12%),
irregulars (54%)
近來哈伯太空望遠鏡觀測遠在40億光年處的星系群 → 絕大多數都是 spirals
在 rich clusters 中比較常見的是橢圓星系
不在 clusters 中則 spirals 佔多數
Spiral Galaxies 螺旋星系
有螺旋結構,稱為螺旋臂 (spiral arms),其上有明顯的 OB 星群
一些在核心處有棒狀 (bar) 結構,我們的銀河就是個「棒旋星系」
(barred spiral)
依螺旋緊密程度細分為 a, b, c
a 最緊密、c 最張開 e.g., Sa 乃一個螺旋臂緊密的螺旋星系
有一些有盤面但看不到螺旋臂,稱為透鏡狀星系 (lenticular galaxies),
即 S0 星系
Elliptical Galaxies 橢圓星系
星系團 (Clusters of Galaxies)
星系成群聚集 → 星系團
貧瘠 (poor) 含幾個星系
富饒 (rich) 含上千個星系
Local Group (of galaxies) (本星系群):
室女座星系團 (Virgo Cluster):
后髮座星系團 (Coma Cluster):
一般而言,規則星系團(例如后髮座星系團)成員大多是橢圓及 S0 星系;不規則星系團
(像是室女座及武仙座 Hercules 星系團)則有各種混和的成員星系類別
星系團彼此又聚集成堆,構成超星系團 (superclusters),大約包括了十個左右的星系團,
大小約數億光年
星系分佈在空間中一些「空洞」 (voids,即沒有星系的區域) 的表面 ──
大尺度結構 (large-scale structure)
我們看得到的物質只佔全部的 10%∼30%,其他的是暗物質 (dark matter)
目前還不知道這 70%∼90% 的暗物質是什麼
星系互撞 → 星驟增 (starburst)、螺旋臂 (spiral arms)
遙遠的(也就是以前的)星系比現在的來得藍、來得亮
∴ 年輕的星系有很多年輕的 O, B stars
橢圓星系在短時間內(約十億年)完成恆星形成(星爆)
螺旋星系在過去一百億年都一直還在形成星球
星系的年齡 ← 其最老、金屬含量最少的星球 → 10∼15 Gyr (一百億至一百五十億年)
Interacting Galaxies
──→ 宇宙社會的「食人族」 (galactic canibalism)
《證據》 超巨型的橢圓星系有廣大的球暈(三百萬光年);
有多重的核心;居於星系群的中心位置
→ 這些超巨型橢圓星系靠吃別的星系茁壯長大
原星系 (protogalaxies) 中的恆星形成活動
被動式 (inactive)
主動式 (active)
有一種主張,認為橢圓星系是螺旋星系互撞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