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 (comets) 
一般相信彗星和太陽系年齡相當,是製造天王星、海王星剩下的物質,繞行在大小約 500 AU 
的扁盤中,稱為 Kuiper belt (古柏帶)。Kuiper belt 中的彗星受大行星(木、土)重力的擾動,
有的向外拋,形成球狀分佈的 Oort cloud (歐特雲)。Oort cloud 大小約 50,000 AU,可能包含了 
$1012 個彗星,但總質量只相當於十個地球。這些 Oort cloud 中的彗星有時受到鄰近星球 ── 有時
因為銀河系中分子雲 ── 重力的擾動而進入太陽系,成為(長週期;幾百年到幾百萬年)彗星;
Kuiper belt 中的彗星有時向內拋,便可能成為短週期(週期短於200年)彗星。}

 

彗星的結構:彗核、彗髮、彗尾、包暈
頭部 (head)
彗核 (nucleus)
距離太陽遠時(大於5天文單位)唯一存在的部份;形狀不規則;
大小只有數公里(例如形似花生的哈雷彗星核大小為短軸8公里
長軸15公里)含有1012∼1015 公斤的物質;成分有如「骯髒的雪球」
 (dirty snowball),也就是冰(水、甲烷、氨)與塵粒(如隕石般的
矽化物、金屬)的混和;反射率低(如哈雷彗星約為 0.03)
彗髮 (coma)
接近太陽時,冰蒸發;分子(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氨)
分解、游離。直徑約數萬到數十萬公里
彗尾 (tails)
蒸發、游離的物質受來自太陽的力,推向背離太陽的方向;
長約千萬公里,甚至達一億公里多。

 

彗尾分成兩種:
包暈 (halo)
	  圍繞在彗星頭部之外的氫原子雲氣,可綿延千萬公里(比太陽還大!)

 

流星雨 (meteor showers):地球穿越彗星軌道,冰,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