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銀河系 (The Milky Way Galaxy) 
我們肉眼看到的星星全都屬於銀河系嗎?
  1. 1755 年德國哲學家 Immanual Kant (康德):銀河系之外還有很多星球系統
  2. William Herschel 與其子 John 發現並記錄銀河系中的 nebulae
  3. Lord Rosse 利用(~ 1845 年)1.8 米望遠鏡發現有些 nebulae 有螺旋狀結構
     (e.g., M 51;也稱為 NGC 5194)
The Shapley-Curtis Debate
1920 年4月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家科學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舉行
一場辯論:螺旋雲氣 (spiral nebulae) 究竟為何物?是在這(銀河系)裡?還是那裡(銀河系以外)?
  1. Harlow Shapley --- 曾經估量銀河系的大小,認為螺旋狀雲氣的體積小、距離近,而(有如球狀星團般)
    散佈在銀河系中
  2. Heber Curtis --- 來自 Lick Obs,認為這些 spiral nebulae are island universes.
辯論沒有結論;還是不知道這些螺旋狀雲氣是什麼東東。主要因為不知道距離,直到一位肯塔基的律師,
放棄工作,前往芝加哥研讀天文 ••••••
他就是 Edwin Hubble

 

1912 年美國天文學家 Henrietta Leavitt 發現 Cepheid variables 的「週期─光度關係」
(period-luminosity relation)
1923 年哈柏檢視 M31 (Andromedra nebula) 的照片,發現多顆造父變星
→ 測量 periods → 利用 P-L 關係 →  MV 與 mV 比較
─→ 距離!
結論是 M31 遠在 220 萬光年之外!
為 Shapley-Curtis 的辯論劃下句點
(人外有人,星外有星 ─── 而且還有非常、非常多)

 

1780s William Herschel 試圖判斷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他統計天空683塊區域的恆星數目,因此而推斷:
向著銀河系中心的方向 = 密度最高的區域
向著銀河系邊緣的方向 = 密度比較稀鬆
結果:銀河系各方向的星球密度差不多!
─→ Herschel 因此認為我們位居銀河系的中心
今日我們知道 Herschel 錯了,因為他當時不知道星際有塵埃
1930s R. J. Trumpler 發現遠方的星團(看起來張角比較小)即使考慮距離因素,這些星團也比預期來得暗 
→ interstellar dust 的存在
Harlow Shapley 用 RR Lyrae (也有 period-luminosity 關係)決定球狀星團的距離,
發現它們多半集中在天空的半球,並且以 Sagittarius 座中的一個方向為中心
Shapley 假設: The globular clusters orbit the center of teh Milky Way.  
They therefore outline the true size and extent of the Galaxy.
(地球這一會兒又不在銀河系的中心了!)
Shapley 之後的數10年中,radio waves 的觀測 
→ 我們距離銀河系核心 (galactic nucleus) ~ 28,000 ly
銀河系外觀結構:
  1. 中央突起 (nuclear bulge) :直徑約 20,000~ly
  2. 銀河盤面 (galactic disk):直徑約 100,000~ly;厚度約 2,000~ly
  3. 銀河包暈 (galactoc halo):球狀星團所在的球型區域

 

(but why radio waves?) 
如何利用電波輻射偵測氫原子?
電子與質子有如小型的自轉 (spin) 磁鐵,它們的自轉方向不是相同,就是彼此相反
當原子從 parallel 狀態,變成 anti-parallel 狀態 (hyperfine structure) 
→ 原子放出這兩種自轉狀態的(微小)能量差,這種光子的波長相當於 21 公分
在 1951 年首先偵測到星際氫氣的 21 公分輻射
銀河系中不同位置的氫氣雲運動狀態不同 → 發射出的 21 公分輻射波長稍許不同
→ 可以描繪出銀河系裡氫氣雲分佈的情形
─→ 銀河系在旋轉 (galactic rotation): differential rotation

 

銀河系的自轉
瑞典天文學家 Bertil Lindblad 利用 globular clusters 為背景(因為這些星體不
像盤面上的星球一般運動,而是凌亂地運動),測量太陽繞行銀河系中心的運動
\lra V$_{\rm Sun} \approx 230$~km/s (相當於時速 828,000~公里);
大約2億3千萬年繞中心一圈。利用 Kepler's third law \ra
在太陽之內銀河系的質量為 $ 1.1 \times 10{11}$~\Msun
隨著與星系中心的距離,旋轉速率的改變,稱為 rotation curve
測量太陽之外的星球運動,發現銀河系的旋轉曲線即使在可見的邊緣以外,仍繼續向上
攀升,表示仍有重力作用在這些星球上 \ra 這些物質不發光 \ra dark matter
很有可能成球狀分佈在星系四周
也稱為 missing mass,性質不明,可能是黑洞、微中子、氣體、如木星般的小型天體、
非常暗的天體(棕矮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