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外觀 ── 黑子
太陽黑子 (sunspots):光球 (T∼5800 K) 上局部低溫(約 4,000 K)的區域
成因:強磁場抑制了對流層送出的能量 → 溫度低 → 黑色(太陽黑子)
![]()
A sunspot in high resolution Measuring the solar magnetic field via Zeeman effect
宇宙天體的磁場強度 (Gauss;高斯) |
|
地球 |
∼ 1 |
太陽表面 |
1─數百 |
太陽黑子 |
數千 |
Ap 星(一種化學成分異常的恆星) |
數萬 |
白矮星 |
百萬 (106) |
波霎 (pulsars) |
1012 |
星際空間 |
10-6 |
個數:極多時∼ 100 極少時 數個
週期:極少至極多約 11 年,之後極性互換再變化一次 ∴完整週期為 22 年 (地球南、北極互換的時間約數十至數百萬年)
演化:由中緯度 (+35o) 開始 → 更多的黑子在靠近赤道的區域產生,個別黑子並沒有運動 → Maunder butterfly diagram (蝴蝶圖)
觀察黑子在表面的運動 → 差動自轉(differential rotation):赤道轉得比較快
緣暗(limb darkening)現象:在可見光,太陽盤面邊緣亮度較中央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