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忘稿
投影片放映
大綱
1
 
2
 
3
太空才是我們的故鄉?
  • 很多文化相信萬物祖源自天空,死後將回歸星際塵土。
    嗯,所以該土葬還是火葬呢?


  • 你我身上的原子是否隱植了
    訊息:一股回歸搖籃的衝動?
    機器人的首要指令?
    (prime directive)
4
"氫、氧、碳、氮,再..."
  • 氫、氧、碳、氮,再加上鈣 (calcium) 及 磷 (phosphorus)
  •    à 這些佔了生物體 98.6% 的總重量
  • 剩下的 1.4%:氯 (chlorine)、硫 (sulfur)、鉀 (potassium)、鈉 (sodium)、 鎂 (magnesium)、碘 (iodine)、及鐵 (iron)
  • 再加上微量元素 (trace elements,含量少,但對生命很重要)像是錳 (manganese)、鉬(molybdenum)、矽 (silicon)、氟 (fluorine)、銅 (copper)、鋅 (zinc)
5
"個別生物體中微量元素比例變化..."
  • 個別生物體中微量元素比例變化很大,例如 oyster, octopi 水中生物銅含量高,其功用相當於鐵在紅血球中的角色;又例如錳是酵素的重要元素 …
  • 細菌、蕈類、植物、及陸地動物:
    微量元素比例 與海水類似!
  • 而例如火星、星際塵氣等環境,
    其微量元素含量迥然不同
        ∴ 地球上的生命
        (一)源起於海洋
        (二)土生土長
6
"『地球外星文明的「..."
  • 『地球外星文明的「生物實驗室」』這樣的說法很危言聳聽,也想像力十足,但沒有需要!
  • E.g., 人類(很多動物)眼睛感光波段就是太陽最大輻射的能量區間
7
甚麼都有可能(嗎?)
  • 預期其他世界的生命,容或可能利用類似材料,但極可能基本結構完全不同
  • 一堆無生命的物質,到底如何組成有繁衍能力的生物體?有哪些種可能?
    即使研究地球生命 à「總有意料之外」
        Life never fails to surprise us.
    例如一種叫 thiococcus 的細菌吸收紅外線行光合作用
  • 地球生命的多樣性能提供哪些啟發?
        Always expect the unexpected.
8
"地球上最早的證據已不復尋..."
  • 地球上最早的證據已不復尋 à 向外找
  • 尋找外星生命不只是找高等文明
        到底找甚麼?找救星還是找麻煩?
  • 飛越其他行星時,看到
    「風吹草地見牛羊」的感動
       vs.
    接收到第一筆「外太空訊號」
    的震撼與恐懼


  • 其他世界中最原始的生命一樣動人!
9
地球生物演化史
  • 物種不重複;已經滅種的不會
    「又被發明一次」
  • 某些物種(例如某些細菌)一直沒改變;有強大適應環境生存的能力
  • 大多數生物 à 複雜化(越變越好?)
  • 人類登上了月球(還探討宇宙其他生命的問題),而細菌沒有這個能力(起碼它們沒有自願上月球的能力!)
10
"但人類也具備了毀滅整個..."
  • 但人類也具備了毀滅整個物種 ── 包括所有其他物種 ── 的能力
  • 欸,甚麼是智慧文明呢?就是具備與外星文明通訊的能力 … 還有,還有,避免自我毀滅的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