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林天文台

鹿林天文台網站
鹿林天文台空照圖 (成大物理系陳炳志教授拍攝)

簡介

鹿林天文台於民國 88 年 (西元 1999年) 設立,為臺灣最重要的光學天文基地。位於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地區的鹿林前山,海拔 2,862 公尺。台址位於臺灣中部,較不受東北季風、西南氣流以及颱風的影響;加上地處高山,透明度及天空條件較佳。

鹿林台址的研究工作始於 1990 年,於鹿林前山設置一個臨時觀測站進行選址研究及天文教學。將近 3 年的視相研究,得到台址 的平均視相為 1.39 角秒。此台址的天空背景極暗,幾無光害,可觀測天數約 180 天,較好的觀測季節是每年的秋季與初冬。1997 年 獲得太空計畫室(今國家太空中心)補助,正式開工興建第一座天文台建築,1999 年完工,安裝測試自行設計製造的 76 公分超輕型望遠鏡。在教育部追求學術卓越發展計畫「國內天文研究大環境軟硬體系統之建立」的挹注下,2001 年完成水電建設。2002 年安裝臺 灣首座突破 1 公尺口徑的鹿林一米望遠鏡。

2002 年鹿林天文台基礎建設完成以來,短短 6 年,已發表相關國際期刊論文 10 餘篇、會議論文 30 餘篇及快報 70 餘則,研究範圍涵蓋天文各個領域。而基地多個前瞻性的研究計畫,已經有一些重要的成果。2003 年 7 月開始,鹿林一米望遠鏡加入伽瑪射線爆(gamma ray bursts, GRB)光學餘暉觀測行列,並與日本、大陸以及韓國的天文台合作成立東亞伽瑪射線爆觀測網(East-Asia GRB Follow-up Observation Network, EAFON)。在 3 年的觀測時間內成功觀測 15 個光學餘暉。此外,臺灣超新星巡天計劃(Taiwan Supernovae Survey)利用 LOT 進行超新星巡天工作,2004-2007 年共發現了 15 顆超新星。

在台灣近百年來的天文發展史上,鹿林天文台締造了許多首度發現的紀錄,

鹿林天文台的研究工作是應用小型望遠鏡和臺灣觀測條件優勢。因為小型望遠鏡的運作及時間分配,比中大型望遠鏡更具彈性,而臺灣緯度接近赤道,經度上與國際各主要天文台相輔,因此可以集中注意力在南天目標,也可以針對瞬間爆發的天文現象 (如超新星及伽瑪射線爆),與國際上各大天文台合作協力觀測。鹿林天文台目前主要的研究設施有鹿林 1 米望遠鏡、4 座中美掩星計畫 (TAOS)的0.5米超廣角望遠鏡、0.4 米鹿林巡天望遠鏡、臺灣大學鹿林發射線巡天觀測站。此外,鹿林天文台做為一個科學基地,還擔任支持其他科學領域的角色,如成功大學的紅色精靈地面觀測與極低頻無線電波偵測系統、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的氣暉全天相機以及環保 署鹿林山空氣品質背景測站,都設置在鹿林天文台基地,進行著大氣、太空相關的研究計畫。

目前執行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