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專欄

查詢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13年

博士生林建爭: 我們在二微米尋天計劃的資料庫裡尋找出一個星團G144.9+0.4。我們指認該星團成員除了靠光度判定之外還需具有相同自行運動。此星團包含幾顆前主序星,因此年齡大約一到兩百萬年。我們認為此星團與鹿豹座OB星協有物理相關性,因為兩者具有相同的自行運動以及距太陽約一千秒差距。此年輕星團在OB星協的雲氣裡扮演著新恆星形成的角色。 (Lin, Chien-Cheng et al. 2013, ApJ, 775, 123)

校友陳英同: 次世代室女座星系團巡天 - 內奧特雲新成員的發現。此篇論文報告2010GB174的發現,一顆可能的內奧特雲新成員。2010GB174是次世代 室 女座星系團巡天資料中76平方度天區所找到的91個新外太陽系天體其中之一。此巡天是利用加法夏天文台(CFHT)對於中黃道傾角 的天區做極深度(g’ ~ 25.5)觀測。2010GB174被判定的軌道參數為:350.8AU的半長軸、21.6的傾角,以及48.5AU的日點。也是說,此天體為擁有第二遠近日點的已知太陽系天體。依據天區範圍以及巡天深度,我們估計了大小大於300公里(Hv < 6.2)的奧特雲成員大略等於11000個。另外我們將巡天資料與PDSSS(重新找到Sedna的良好校正巡天)做了比較,發現可以得到一個斜率 為0.7±0.2的冪律亮度分佈,雖然基於小數量的估計會有很大的誤差 (Chen, Ying-Tung et al. 2013, ApJ, 755L, 8C)

饒兆聰 助理教授: 我們利用233顆在太陽系附近的造父變星來擬合林-徐密度波理論,從而推算出我們銀河系的結構。擬合的結果顯示出在太陽系附近只有一個主導性的漩渦臂。(Griv et al. 2013, MNRAS, 433, 2511)

博士生胡欽評: 我們利用希爾伯-黃轉換,定義出 SMC X-1 的超軌道運動的相位,該準週期性振盪的成因是吸積盤的進動。藉由觀察不同相位的軌道光變,我們在超軌道週期的轉換狀態中,發現了X光光陷 (dip) 的現象。 (Hu, C.-P. et al. 2013, ApJ, 773, 58)

俞伯傑 博士後研究員: 我們比較了兩種西佛二型星系(HBLR and Non-HBLR)的核心星球年齡,我們發現那些未觀測到偏極化寬譜線的西佛二型星系,其核心星球的年齡老於觀測到偏極化寬譜線的西佛二型星系,因此我們提出了一個可能的西佛星系演化模型,來進一步解釋所觀測到的現象。 (Yu, Po-Chieh et al. 2013, ApJ, 768, 30)